近日“力拓间谍门”事件牵动了商家的神经,关于商业机密和竞业限制的话题又浮出了水面。涉及国家利益的商业机密,有国家安全部门行使职责;而普通企业的商业机密被窃取,则需要商家主动维护自己的权利,对于他们来说又有什么方法防范呢?

在商场如战场的今天,如何防范商业机密的泄露,对于商家来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
图片:CFP
在商场如战场的今天,商业机密对于商家来说,是一个永远的痛。那些无所不在的商业“无间道”,令商家对用人慎之又慎,注重招聘、聘用和辞退各个环节对商业机密的保护。因为,员工泄密不可忽视。
内部人员倒卖信息 2005年1月,张家港某大型制药机械企业,投入了大笔资金进入一项新的产品生产线的开发。然而产品投入市场不到1个月,另外一家竞争对手却在很短的时间内生产出一模一样的产品。经过调查才发现,当时参与研发的一个设计人员将电脑中的设计图纸和工艺文件全部卖给了竞争对手。
对手公司奸细窃取 2007年3月,北京SG公司招聘工程师时开出的薪酬比较低,多数求职者咨询之后扭头就走了,但朱某却欣然接受了这份工作。朱某任劳任怨,主动承担一些自己“分外”的工作。然而,3个月后,朱某突然消失了。朱某的离职也并没引起企业的警觉。直到在某招标会上,SG公司老总发现中标企业方案大部分是抄袭自己的,而且报价基本上都略低于自己,这才醒悟原来朱某是对手公司的奸细。
咨询公司泄密 2007年8月,石狮一个大型鞋业集团公司花费120多万元请一家管理咨询公司做企业的内部诊断、规划、流程再造等管理咨询工作。在项目接近尾声的时候,负责该项目的陆某不辞而别,并带走其参与整个过程中的资料和机密文件。两个月后,陆某在福州成立一家管理咨询公司,服务于多家与该服装企业的直接竞争对手。
员工加盟对手企业 2008年7月,只擅长做澳大利亚投资移民的上海A移民中介机构花重金将移民中介机构B公司的加拿大项目经理刘某挖过去做副总。刘某带走了B机构加拿大项目组4个移民顾问,导致B机构加拿大项目基本瘫痪。
有名的企业保密和竞业限制案
最贵的商业机密 世界上最具有价值的商业机密是什么?不少人都会说是可口可乐的配方,毕竟可口可乐是全球最有价值的品牌嘛。据说,可口可乐的配方只有少数几个人知道。它还有一个代号“Merchandise 7X”,保存在乔治亚洲亚特兰大某银行的保险柜里。知道这个配方的人都曾签署过保密协议,而且不允许他们一起去旅行。
微软诉谷歌及李开复案2005年7月19日,谷歌宣布原微软自然交互式软件及服务部门副总裁李开复加盟谷歌公司,出任全球副总裁及中国区总裁。同一天,微软向美国华盛顿州地方法院提起诉讼,指控谷歌和前微软全球副总裁李开复违反了竞业禁止协议。7月28日,美国高等法院做出一项临时性裁定,李开复9月6日前不能履行谷歌雇其去从事的工作。其认定李开复掌握微软的商业秘密,而谷歌与微软有竞争关系,但是只要他在谷歌的具体岗位不涉及互联网和桌面搜索技术等业务,就没有理由禁止他跳槽到谷歌工作。9月13日,美国金县高等法院就李开复案作出裁决:李开复可以为谷歌工作,但工作范围将受到限制。
企业保护商业机密有三招
老板对于企业的商业机密的保护是不遗余力的,但是企业的员工对于商业机密都未必有那种主人翁意识或是警惕意识。对于某些握有重权的中高层管理者来说,商业机密甚至是他们挟持老板的一种手段。若老板不能满足他们对升职或薪酬的要求,他们就有可能做出对公司不利的事。
对于严重依赖知识产权的企业,老板对于中高层管理人员心态很矛盾:到底是把机密分配给多一些的中层管理人员呢,还是只让个别高层管理人员知道。如果只让个别高层管理人员知道,他们一旦跳槽,企业业务就瘫痪了;如果让尽可能多的中层管理人员知道,人多嘴杂,又不知道到底是谁最后泄露了公司的机密。因而,对于老板来说,保护商业机密的一个重要议题就是激励士气、挽留人心、瓦解对手公司的策反。
建立公司的保密制度
对信息进行分级,确保信息权限与各级业务部门负责人进行密切匹配;对信息进行分类,确保从产品设计图纸、产品配方、制作工艺及流程,到客户资料、货源情报、产销策略、定价方案、招投标标书、财会报表等各方面信息都有负责人把关。
对信息负责人进行制约。古代对于军队的调用采用“虎符”,几块虎符拼在一起才能调用兵马。对于商业机密的调用,企业也可以借鉴“虎符”的经验,对信息负责人进行分权和制约平衡。
与员工签订保密合同
同涉及企业保密范围的员工签订保密合同,约定员工离开企业后的竞业限制补偿费,以及员工不遵守竞业限制所应承担的责任和补偿费。
与此同时,与员工保持和谐的雇佣关系。不可忽视员工对于公司的不满,更不可忽视员工对公司的集体诉求,维持和谐的劳资关系,建立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才是保护商业机密最根本举措。
限制使用移动存储设备
这是早期对员工保密的硬件要求,这些限制有诸多不便,已经慢慢被淘汰。比如,在公司限制员工使用U盘、移动硬盘、笔记本电脑,不准安装光驱、刻录机等,限制某些电脑连接外网等。
采用数据加密软件
此外,采用加密软件现在在一些知识产权保护比较紧要的公司使用较多。安装此类软件的企业,只有相关权限的管理者才能在局域网看到相应的机密。 |